近期医药板块迎来复苏行情,特别是在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带动下,多只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出现大幅反弹。然而,“冰火两重天”的情形正在业内上演。一方面,部分绩优的医药主题基金依然难逃“清盘”厄运;另一方面,市场罕见迎来了募集超10亿元的医药主题“爆款”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医药板块行情回暖,主要得益于创新药板块业绩或迎来兑现以及国内集采政策边际放缓。二季度将迎来多个国际创新药大会,相关领域的全球竞争地位有望强化。另外,医保谈判和商保端均有催化因素,医药板块业绩可见度有望持续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药主题基金“预警”频发
近期在港股创新药等板块带动下,医药主题基金集体业绩回暖。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超过47%,在所有公募基金产品中排名第三。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华安医药生物A、中银港股通医药A、平安医药精选A、华宝大健康A、鹏华医药科技A、富国医药创新A等多只医药主题基金近期业绩同步回暖,年内收益率均升至30%以上。
回顾来看,医药板块此前已经经历了四年左右的黯淡时光,今年行情终于回暖,然而部分医药主题基金却没有熬过这场“寒冬”。
近期,某大中型公募旗下医药量化基金宣布清盘。资料显示,该基金为发起式产品,成立满3年规模未达2亿元以上,触发了基金合同约定的自动终止情形。成立以来,该基金的单位净值整体处于震荡下跌态势,2024年单位净值一度跌至0.6元左右。今年年初凭借对港股医药板块的大力配置,该基金A份额一季度收益率高达20%以上,单位净值也修复到0.8元以上。然而,亮眼的业绩也没有为该产品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最终难逃清盘的结局。
无独有偶,3月华南某公募旗下的医药主题发起式基金,同样因成立3年规模不到2亿元而自动清盘。此外,华泰紫金中证医药50指数发起、财通医药健康混合、东方创新医疗股票、华商创新医疗混合等多只相关主题基金年内均发布清盘预警,提示基金规模连续多个交易日不足5000万元。
“爆款”新品再现
相比老产品“预警”不断,医药主题基金在新发端却有“重燃”迹象。
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4月15日,今年以来医药主题基金的上报数量已有10余只,特别是近期热门的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诸多公募机构布局。景顺长城基金、华富基金、鑫元基金集体上报了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的指数产品,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上报了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的指数产品,华宝基金、易方达基金上报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的指数产品,华夏基金上报了跟踪上证港股通医药的指数产品。
在发行端,医药主题基金罕见迎来了“爆款”产品。
根据公告,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募集规模高达12.66亿元,机构投资者持有该ETF的基金份额占比高达95%以上。在该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九席来自企业年金计划,主体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河北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广东省拾号职业年金计划、江苏省拾壹号职业年金计划。
截至4月15日,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基金份额由上市之初的12.66亿份增至19.86亿份,基金规模增至18.97亿元。
华宝中证医疗ETF基金经理胡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板块整体市值大、关注度高,是A股市场重要的板块之一。考虑到医药板块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调整后,估值处于历史上极低的位置,在此位置布局医药主题基金产品,大概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体验。
创新药板块持续向好
分析近期医药板块行情回暖的原因,胡洁认为,主要得益于创新药板块的业绩兑现预期以及国内集采政策的边际放缓。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创新药License-out的核心盈利模式是“前期授权费+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的三段式结构,由于技术授权属于知识产权交易而非实体商品流通,不直接受贸易政策变化影响。并且从2024年年报来看,头部港股创新药公司受益于License-out放量,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
平安医药精选的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众多中资创新药企业或在今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终于有机会迎来收入的爆发式增长。商保推进带来的支付端改善和2024年底大批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创新药企国内医保市场放量,将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最新披露的部分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来看,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在港股医药板块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持动作。
例如,今年一季度,中欧港股数字经济新买入和铂医药90.20万股,截至4月16日,和铂医药年内涨幅已高达286.02%。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一季度新买入巨子生物8万股,同时加仓2万股京东健康,巨子生物年内已上涨近50%,京东健康也涨超2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预计,二季度可能呈现创新药领域百花齐放、消费医疗持续复苏的景象。具体来看,梁福睿建议关注以下三个细分方向。一是FIC(首创药物)创新品种数据,二季度迎来多个国际创新药大会,有望强化部分创新药企业的全球竞争地位;二是创新增量支付,医药增量支付的时代有望在今年到来,二季度医保谈判和商保端均有催化因素,有望拉动改善型药品耗材的临床放量,若增量支付手段逐渐落地,具有创新属性药械的销售预期有望提升;三是集采政策优化,后续有望提升医药板块的业绩可见度。
转载请注明:财经解码网 » 金融市观 » “清盘”“爆款”同台 医药基金“冰火两重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