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上线买卖合同 腾讯持续加码电子签业务

2021月10月14日 49651浏览

每经记者 陈婷    每经编辑 刘雪梅    

上线买卖合同 腾讯持续加码电子签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腾讯电子签业务又有了新动作。

10月14日,腾讯电子签上线个人买卖合同模板,为日益增多的个人间(C2C)交易提供电子合同服务。

据介绍,用户打开腾讯电子签小程序,在小合同中选择“个人买卖合同”,填写双方个人信息、交易物品信息、支付和交付方式等,即可生成一份标准买卖合同,双方实名签署后即具备法律效力。

今年4月,腾讯宣布正式上线“电子签平台”,在此之后接连推出了包括小收据、小借条、租房合同等模版,从腾讯不断丰富的电子签产品线可以看出,其对电子签赛道已是势在必得。

对电子签业务的未来,腾讯寄予了厚望。腾讯电子签业务负责人黄炳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他估计,5-10年内,能培育出用户线上签约的习惯,并打通上下游链条,“这需要一个产业上下游的共同演进。”

他认为,电子签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电商行业及支付行业类似,“2021年上半年,中国快递包裹的数量已经接近500亿个,说明线上线下已经非常紧密结合起来了,我们甚至已经感受不到线下环节,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十年的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支付,用将近十年的时间,移动支付全面普及了。”

这的确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赛道。艾媒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8.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8.2亿元,国内电子签名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到66.33%,预计在2023年时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50亿元。

不过,在腾讯入场之前,已经有头部平台领跑电子签赛道,据易观的调研2019年数据,e签宝、法大大和上上签分别以33.85%、20.50%、15.20%的市场份额处在电子签行业的第一梯队。

巨头下场之后,一度“水温舒适”的电子签独角兽,压力陡增。

重点服务B端企业用户

腾讯入局电子签行业不是一时兴起。

启信宝显示,早在2019年3月,腾讯就参与领投了国内第三方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平台法大大共计3.98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2021年3月,法大大完成了D轮9亿元的融资,该轮融资亦是由腾讯领投。

是什么让腾讯此番亲自下场电子签业务?

黄炳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8年腾讯提出了“两张网”战略,分别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互联网,腾讯一直在考虑应当什么样的能力去服务产业互联网,“一般的商业逻辑是从前端营销、获客、转化、签约、支付,再到履约,这是一个整体的链条过程。”

他透露,当腾讯在审视自身在链条上有哪些优势的时候,发现腾讯在C端具备优势,微信支付做得不错,“但是,从前端获客到支付和履约之前存在一个断层,即双方的意愿确认、合同签署,这个断层会影响到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和渗透。”

“在产业互联网信息流中,没有线上签约,产业互联网会比较被动,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投入的事情。”黄炳琪说。

目前,在用户层面,整个电子签行业偏B端业务。黄炳琪透露,腾讯电子签虽说推出了不少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但其战略方向依然是服务B端。

另据腾讯电子签相关负责人介绍,买卖合同服务的用户人群很广泛,除了个人间的二手交易,小微商户、个体工商户、采购批发商等也可以使用买卖合同签约。在目前很火的KOL带货场景中,UP主、带货博主销售商品时,也可以与买家签订买卖合同。

据介绍,面向企业级用户,腾讯电子签也推出了SaaS版和API版的电子合同服务,并与腾讯会议联合推出“云签约”解决方案。据腾讯电子签产品负责人熊作婷介绍,腾讯电子签目前合作客户包括腾讯内部,“不管是集团还是区域公司,都已经在使用腾讯电子签进行人力资源相关的一些服务”。此外,腾讯电子签还服务了贝壳、巴乐兔、索菲亚等上百家企业,覆盖人力资源、房地产、金融、零售等行业。

就腾讯电子签目前业务量的占比而言,黄炳琪透露,目前B端企业用户占比更高,C端的产品更多是一些方便的工具,不过腾讯认为社会价值更为重要。

对于B端和C端的用户,腾讯采取了不一样的策略。

“面向C端的电子合同,全部是由法律专家做的模板,让用户拿来就能用。B端企业我们是不做干预的,更多是提供电子签的能力和技术。对于C端,我们会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就把控风险,做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模板。”黄炳琪说。

他还透露,对于B端和C端用户,电子签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C端用户而言,电子签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更为方便;此外,纸质收据和合同都散落各处,电子签可以进行留存;第三则是规避风险。对于B端用户而言,电子签还是一个很好的用户触达的产品,特别是对B端私域流量运营,电子签签署之后,B端和C端就有了沟通和链接的管道。

巨头入场 赛道格局难料

根据《2021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电子签名产业链目前呈现出上下游划分清晰的特点。其中上游由CA机构、时间戳服务机构及实名认证机构三类组成,为电子签名提供所需的数字认证、时间戳及实名认证服务,确保电子签名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中游则是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商,包括独立的服务商及CA旗下服务商两大类,为下游G端及B端客户提供电子签名产品及服务: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商以e签宝、法大大为代表,在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诞生,旨在通过各类融合性技术,提供电子签名及电子合同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电子签赛道,已有屡获资本助推的独角兽存在,背后不乏巨头身影。

启信宝显示,第三方电子合同签名平台e签宝已经于今年9月完成E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IDG资本。2020年11月,e签宝完成了10亿人民币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等。而在2019年完成的C轮1亿美元融资中,投资方中还出现了蚂蚁金服的身影。

此外,另一家第三方电子合同签名平台上上签也已于2018年完成了3.58亿元的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头。另外,上上签曾在2016年及2018年获得小米旗下顺为资本的投资。

近两年,巨头已经不再满足于站在背后。除腾讯外,2020年,字节跳动上线了一个名为“电子牵”的在线签合同平台。

可以说,电子签名赛道的相关玩家已经相对成熟,巨头如今选择下场,能搅动乾坤吗?

就腾讯入局电子签赛道的竞争力,黄炳琪认为,在腾讯提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张网”战略之后,内外部有非常多应用场景要用到电子签。除了腾讯云服务的各行业客户,腾讯集团本身也有很多业务类型需要用电子签能力。同时,腾讯有终端可以触达用户,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签约,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很大的成本。

黄炳琪还透露了腾讯在电子签业务上的重点发力方向:一是在劳动用工方面,帮助劳动者和雇主便捷签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二是在公益领域,与腾讯公益等组织和机构合作,在公益的各类环节输出电子签的能力,让公益更透明、捐赠人更有荣誉感;三是给C端和B端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扩大用户群,实现市场教育。

不过,无论是独角兽还是巨头,都需要直面一个现实:目前来看,电子签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

以已经上市的美国电子签名服务公司DocuSign为例,其2021财年营收14.5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2.43亿。值得一提的是,DocuSign占据全球电子签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主要营收来自于订阅及增值服务。

不过,面对竞争,腾讯强调的是“价值”。

黄炳琪表示,腾讯电子签业务的产品价值更多还是在于使C端用户更简便、B端企业用户更高效,“我们是从产业互联网的布局和整个商业链条上的观察出发的。”

如今,电子签赛道依然在演变之中,过往经验表明,在巨头入场“搅乱一池春水”之后,在市场开拓已久的独角兽难免会受到冲击。独角兽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f $type=='index'&&$page=='1'}